锤
拼音
chuí
繁体
异体字

更多▾

来自《康熙字典》对的解释:

《廣韻》直垂切《集韻》重垂切《正韻》直追切,音鬌。《說文》八銖也。《淮南子·詮言訓》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。《註》六兩曰鍿,倍鍿曰錘。◎按此與說文解異。

又《玉篇》稱錘也。《博雅》權謂之錘,其形垂也。《韻會》或作鎚。

又《博雅》重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重也。東齊之閒曰錪,宋魯曰錘。《註》錘,直垂反。

又與垂同。《揚子·太經》錘以玉鐶。

又人名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。《註》二人皆方士。錘,直垂反。

又縣名。《史記·惠景閒侯者年表》錘侯呂通。《索隱註》縣名。屬東萊。
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馳僞切《正韻》直類切,音縋。稱錘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註》以爲稱錘以起量。《釋文》錘,直僞反。劉讀直危反。

又《集韻》竹恚切,音諈。義同。一曰側意。
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瑞切,音惴。鍛器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在爐錘之閒耳。《註》爐,烹物之具。錘,成物之具。

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主蘂切,音捶。

又《韻會》息委切,音髓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