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唐韻》補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伯各切,音博。《說文》鎛,鱗也。鐘上橫木上金華也。从金尃聲。《徐曰》鐘筍上飾。《玉篇》鎛,鱗獸,似人,懸鐘橫木也。
又《正韻》大鐘。《周禮·春官》鎛師掌金奏之鼓。《左傳·襄十一年》及其鎛磬。《周語》伶州鳩對周景王曰:細鈞有鐘無鎛,昭其大也。大鈞有鎛無鐘,甚大無鎛,鳴其細也。大昭小鳴,龢之道也。《註》韋昭曰:細,細聲,爲角徵羽也。鈞,調也。鐘,大鐘。鎛,小鐘也,昭,明也。有鐘無鎛,爲兩細不相和,故以鐘爲節。明其大者,以大平細也。大謂宮商也。爲兩大不相和,故去鐘用鎛,以小平大也。甚大,謂同尚大聲,故又去鎛。獨鳴其細,細謂絲竹革木也。大聲昭,小聲鳴,龢平之道也。《正字通》按:鎛小於鐘,韋註甚明,而周禮儀禮註,鄭康成皆云,鎛,如鍾而大,與國語不合。